程秧秧官方主页
  • 首页
  • 视频
  • 博客
  • 媒体
  • 联系

老外生活方式大总结(二)

4/30/2006

 
1 要“风度”还是要“温度”?

我现在住在美国犹他州盐湖城,其在地理位置上与北京纬度相当:夏天热得要死, 冬天的雪下得也足够让盐湖城举办一次冬奥会了。但是我要告诉大家:我在这里即 使是漫天飞雪的日子里都从未穿过棉毛裤,更别提毛裤了。事实上是在这里,或是 美国其它很冷的地方,你都不会买到它们。你们此时一定惊讶极了?什么?冰点以下的温度,你就穿着单薄的牛仔裤在大街 上晃悠?这已经完全不是“风度”和“温度”的问题了吗,这明明是要“风度”不 要“命”了吗!

美国人里面穿的衣服是根据室内的温度决定的。美国人冬天室内暖和极了,因此他 们通常只穿着非常单薄的上衣和裤子,在出家门的时候,套上一件比较厚的大衣。 (在美国我好像还没有见到有卖羽绒服的。他们穿的所谓大衣也就是些棉的,带夹层 的,稍微厚一些的衣服。上班的人,则会通常清一色地穿着黑色的过膝昵子大衣)。 美国人出门马上就进入车里,开上暖气,因此顶着凛冽的寒风走路的机会不多,即使稍稍走几步路,哆哆嗦嗦地冻一会儿也就到达目的地了。穿着厚厚的冬装 之只会让你在室内的大部分时间里热汉直流,那才是风度丧尽了呢!但是中国人不一样,中国人穿衣服的标准是依照天气预报,即室外温度。于是我 将美国那一套拿到老妈面前就完全行不通了。这次春节之际回家,我照旧穿着单条 牛仔裤和一件棉织衫与父母出游。我一进车里,立即强烈要求父母将暖气打开。他 们答应了我的请求,我是舒服了,但是不一会儿,他们就汗流浃背了,因为他们真 得是里三层,外三层这么穿衣服。最后,我们只得轮流照顾,开一会儿暖气,关一 会儿暖气。就这样, 我被扣上了一个“不孝”的大帽子。

但是,让我在低腰牛仔裤里面套上一条高腰棉毛裤,这让我如何见人,如何展示自 己迷人的腰身?唉!最后我也想明白了, 毕竟回国是孝顺父母,于是妥协的结果就 是我回归小时候的模样,无论室内,室外,都穿得像个球。


2 不把月经当回事儿!

中国人把女孩子每月一次的事儿通常看得很神圣,很严重。我们从小就被教育,那 几天,不能喝凉的,不能做剧烈运动。记得中学时,每次上体育课,总有一帮女生 站在一边,边说边聊,多么正当的理由不用跑八百米了!简直就是上天对女生的恩 赐,每月给我们一个名正言顺的假。

“啊?不能吃凉的?为什么?”记得我在澳洲作交换学生是,每当我向他们弘 扬中国人的理念时,几乎所有的澳洲女生都会极其诧异地问这个问题。我那是曾想 东西方之所以在对待月经的态度上存在分歧是因为东西方人的体格不同,因此我们 对生理周期的反应也不同,所以我们的女人才有在生完孩子后“做月子”之说,而 老外们生完孩子一星期后就跳下水游泳了。但是到了后来当我在香港上大学的时候, 我才发现我这一结论又错了。香港人的体质是我们一样的,但是她们对待女性生理 周期的态度完全是遵循西方人的观念 。记得我在大一时上体育课,体育老师规定, 女生在月经期间,除了不用下水游泳外,其他一切活动照旧。我的一英里(大约1609米 )考试就是在一个非常痛苦的情况下跑完的。

最终, 我的结论是我们对待自身生理周期的态度有时和我们的体质没有多大关系, 观念就是观念,它就像有些中国人思想中“吃哪儿补哪儿”的概念一样,其实有时 也没啥依据,只不过是从老祖宗那里传下来而已,没什么好的,也没有什么不好的。


3 老外眼中“内外无别”

中国人非常讲究“内外有别”:从外面回家,进门要脱鞋,坐在床上要换裤子。总 之,千万不能把“外面”的脏东西带回家。于是,这“一脱”和“一换”变将“外” 和“内”极其有效地隔离开来。老外头脑里没这观念,即使他们刚从医院回来,也 是照样掀起床单,一股脑儿地钻进被子,与从医院带回的病菌一起香甜入睡。这种习惯的形成自然与社会环境密不可分。我不得不承认,欧美国家的街头环境 的确比我们中国各大城市的整体外在环境要干净不少。但是,是不是干净到外头和 里头一点区别都没有,我倒是表示怀疑。我曾经问我的一个美国朋友:“你穿着鞋在外头走,回家来也不脱鞋,然后你再光着脚在家里走来走去之后上床,这和你穿着鞋子在床上 走来走去有什么区别?这个床和外头的街道分享的都是一类灰尘和细菌啊!”这位朋友听完之后似乎觉得很有道理,终于被我同化了,现在一回家也拖鞋了!但是,教育一个人容易,教育一群人可 就没那么简单了。我的其它美国朋友们仍旧顽固不化地踏着泥,踏着土,昂首走在家中。随他们去吧!

我深感自己已经邋遢到极限了,到了美国,才知道是小巫见大巫。许多美国人的习 惯是将脱下的脏衣服仍在地上,等它堆成一个小山似的才通通丢到洗衣机里洗。美 国人也从来不会将内衣内裤分出来单独洗,内衣和内裤与所有其他衣物一样享受平 等待遇:一起洗涤,一起烘干。


4 香水VS 古龙水

国人对老外身上的味道有很多种说法,我听到最多的就是他们由于身上体味重,因 此需要喷香水掩盖。这里我就不多加评论了。其实老外身上很香的气味并不一定是 香水,大部分时候是deodorant (我翻查了其中文含义,即为“除体臭的防臭剂)。 通常这种deodorant 有固体膏状的,也有液体者哩形的。老外无论男女通常在洗完 澡后,或是出家门之前抹在腋下。deodorant 的气味没有香水或是古龙水重,而且 很多时候还有防汗功能。这里跟大家提一下,英语里女士香水为perfume, 而男士 香水应称为古龙水,即为cologne。其实老外也不是人人都喜欢把自己弄得香香的。有不少老外对香气非常敏感,甚 至是过敏。总之,还是遵循擦香水的一般原则,自己闻见就好。

这回我春节回家之际,送给表弟的礼物是一套Calvin Klein 的男士香水。表弟识货, 自然喜欢,可是舅舅和舅妈看法可就不同了:一个男孩子,成天满身抹得熏死个人, 油脂粉面的,不像样吗?!听他们这么一说,我这才想起来,在中国人的观念里, 男人应该是简单,大方,不拘小节,身上涂香水似乎却实是与中国人心目中男子汉 硬汉的形像不符。但是话又说回来了,谁说男人永远只能是一副面孔,永远只能以 一种不屈不挠,强者的姿态出现?其实,适当的细致入微,适时的浪漫温柔更能突 现男儿本色。不记得那句辞了吗:“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 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没有那句“小乔初嫁了”,再多的“雄姿英发”, 周瑜也只不过是我们数不胜数的众多英雄男儿中的一个。而一段似是不够阳刚的点 缀,却让他的形像在我们脑海中更加清晰,更加完整,更加人性化。

我又扯远了。


Comments are closed.

    Author Bio-Yangyang

    Not unlike a panda, Yangyang is the missing link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A Beijing native and long-time resident d'USA, Yangyang's passion is not just teaching Chinese or English, but also helping bridge the cultural gap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Categories

    All
    美国文化
    美国文化
    英语学习

    Archives

    November 2007
    August 2007
    July 2007
    June 2007
    May 2007
    April 2007
    March 2007
    August 2006
    May 2006
    April 2006
    December 2005
    November 2005
    October 2005
    September 2005

    RSS Feed

Copyright © 2018  YangyangCh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首页
  • 视频
  • 博客
  • 媒体
  •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