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秧秧官方主页
  • 首页
  • 视频
  • 博客
  • 媒体
  • 联系

喜欢我?不喜欢我?

8/17/2006

 
最近, 我将那篇关于我随我的男友巡回签名售书的以图为主的文章登在了chinaren“飘在海外”的社区里。在网上摸爬滚打多时的我,早已经熟知如何在网上吸引眼球,于是我将我的帖子命名为“我是美国明星的女朋友”。效果果然如我所料,这样一个令人不容错过的标题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光顾。在不同的期望值的心理作用下,网友的七情六裕被充分的调动,他们也对我秧秧本人表示极其浓厚的“兴趣”。我十足过了一把明星瘾。下面本人将初次的明星感觉加以总结,与大家分享。

第一,不完美你就别当明星。

半年前,我的那篇教化妆的帖子在网络上得以广为流传。于是我这张脸也就被众人放到了显微镜下反复揣摩,观察。由于照片角度不理想,我在一时间被反复告知,原来我是“对眼”。幸好上次发贴,以帮助人为目的为主,于是网友对我最严厉的批评也就是“我的视障缺陷”了。

这次发贴可就不同了,网友对我的关注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他们开始google我,baidu我和yahoo我,并在网上找到了些我并不是最光彩照人的相片。记得上次回国, 我应一位校长阿姨的邀请去她的中学作报告,校址在河北省。一路颠簸加上气候的不适应,我的身体非常虚弱。于是我也不在乎形象,戴着眼镜,穿着大棉袄,妆也没有化,在温度与风度之间, 我选择了温度。自然我的上镜形象极差。关注我的网友发现了那些照片,觉得那些照片里的我和网站里的,或是帖子里的我的形象大相径庭,完全就是判若二人,于是他们理所当然的结论就是“我在冒充真正的程秧秧骗贴”。在狂笑之后,我开始纳闷,怎么会在有些人眼里他人的形象就是恒久不变的呢? 任何一个人在某一刻都有他/她失魂落魄,惨不忍睹的一面;任何一个人也都有他/她最自然,最不加修饰的一刻;截然相反的时刻在一个人体内是可以合而为一的。

我开始同情那些永远在闪光灯下,被显微镜放大来看的明星了。她们没有化妆,穿着朴素的形象如果用一个普通人的标准评判,她们会是很美的,然而当她们一旦成为了公众人物, 那把用来评价对比标尺将永远是她们自己最光彩的的形象。于是在网上, 我们就会看到很多关于明星化妆前后对比的照片。那些照片让我们感觉好极了,因为我们开始明白了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再美丽的明星们也有不美或是极为普通的时刻;她可能看起来就像我们其中的一员。 在我们普罗大众寻找心理平衡的时候, 我们已经忘记了明星其实就是更多人知道的普通人,是我们自己将他/她们神化了。

第二,在谣传和绯闻面前,我们无能为力。

有某些网友在帖子里否定我是程秧秧的身份,根据如下:真正的程秧秧已经结婚,老公是在美国的华人。这让我联想到了可怜的范冰冰和刘亦菲,一个被传整过容,一个被传是变性人。无论她们自己出面作出怎样的澄清,总还是有人信以为真啊。不过话说回来,这到坚信了我对“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的信念。过些天,我就准备开始积极活跃在论坛上,我的目的就是让大家开始相信“美国总统布什是我家远方亲戚”。你别笑,凭我秧秧面不改色心不跳,有理有据的陈述,准有人就信了。什么事情你说上一千一万遍,或是经千千万万人口口相传(中国的优势所在),都成真的了。

第三,在千夫指面前保持本色。

从前我在网上发贴,内容不外乎是教教化妆,教教英语,教教国外文化习俗之类,主要都是些帮助人的帖子,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自然为我赢得的都是赞誉。这次我可知道自己是犯了大忌。第一忌,在国内论坛上忌用褒扬的语气谈论异国恋。第二忌,忌用张扬的口吻谈论自己的幸福生活。

论坛中持不赞扬态度的男性网友通常表现出了两种情绪――惋惜与愤怒。在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今日中国,惋惜的人会觉得每一个涉及异国恋的帖子都让他们痛心疾首地意识到“人有少了一个”的残酷现实;每一个拥有外国男朋友的女孩子的行为都直接降低了他们寻找爱情的机会与可能性。愤怒的人则认为任何一个中国男性都一定比任何一个外国男性更适合自己的女性同胞,没有此想法的女性同胞则是崇洋媚外,忘本。愤怒的人觉得鬼子在向自己微笑,他们抢掠了本属于自己的战利品,而我们这些会说话的战利品却没有怨声载道。这些男同胞的心声令我感到愧疚。我感觉自己的行为实际上是亲手断送了在某个地方某一个中国男人的幸福。我这才明白,原来我的任何一切国际爱情行为都代表了我对中国男性整体的看法,与每一个中国男性同胞戚戚相关。

此外,我忘记了中国多年的传统美德――“夹着尾巴做人”以及众多的至理明言如“数大招风”等等。不够谦虚的标题及时不时洋溢出的幸福感让很多人感到不舒服,于是“太过张扬”及“臭显”等等几座大山一下就压了上来。说实话,他们眼中的贬义在我眼中实际上是褒扬。我从小到达都比较善于“自我表现”,少了些“假谦虚”,但是除了在中学受到某些保守的德育教师的压迫之外,我的人生一路凭它走来都是顺顺利利,而且甚至是路越走越宽。人生太短了。我不要一天到晚想说不敢说,想做不敢做,总是在众人期望中度日,在社会设计好的框框里求生存。我要真实地活每一天。此外, 我还总结了一些在国内论坛里忌讳的话题,希望对那些立志于踏踏实实过日子的网友有所帮助:

1。不要说你有日本朋友, 否则你就是卖国贼。
2。一提到章子仪,就应该破口大骂,这样才能显示自己爱国。
3。不要提国外有哪些好的地方值得学习,否则就是崇洋媚外,忘本。
4。总之不要太辩证,或是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否则就是没有立场。
第四,善待那些不喜欢你的人。

有件有趣的事情和大家分享一下:

前不久, 我收到了一封标题为“you go die”而没有任何内容的电子邮件,我想那个写信人是想表达“你去死”的意思吧!处于对这个写信人背景的好奇,我用他电邮地址google了一下此人,找到了一些他的个人信息,知道他是做电脑工作的,化州人。于是我跟他开了一个小玩笑,我回信给他的时候说:“我知道你是谁,不就是那个化州的吗?”这个人恐怕忘记了自己曾在网上留下的历史足迹,在我像幽灵一样对他似乎知根知底的发问下,他回信说:“我就是化州的那个! 我真是服了你了。你怎么知道我是化州的那个?我最不喜欢崇洋媚外的人了,所以我就给你发了那封信。你生气了吗?你快说你怎么知道我是化州的呢? 我真是服了你!”我故意没有理会他的回信,估计他一想到他的处境是“敌暗我明”就直冒冷汗。于是在接下来的数天里,他频繁发信给我,求我告诉他我是怎么知道他的细节的,因为他实在是想不通。” 在他发那些信的时候,他仍然用那个“you go die”的标题。于是我再次回信说:“你改个标题试试,也许我会考虑告诉你。”我接下来收到的回信标题是“道歉”,内容是这样的:“秧秧:对不起!我是说了粗口,但是这是和英语有关的,因为我从学英语以来,没有一次考得合格。这门外语给我带来好多烦恼,用了我好多时间,也让我很丢脸(大学时都补考),多难看呀!所以。。。。。。望谅解。”自从这次经历之后, 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任何人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都是由他的性格,背景,经历决定的。我们完全无需为他人某些不中听的话语而怀疑自己,黯然神伤。我们无法改变那些不喜欢我们的人对我们的看法因为我们无法改变他们的过去。但是我们可以争取做到理解,从他们的角度去看问题,这样我们既不会怀疑自身价值,也不会对那些对自己没有好感的人心存怨恨。

在网上发贴,我也喜欢去看那些攻击我的人的其他历史留言记录。他们自己留下的历史为我开辟了一条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的途径。我始终坚信,沟通是人类通往宽容理解的毕竟之路。但是,当某些人以恶言相向关闭了沟通的大门时,我们仍然可以善意且积极地去开启令一扇大门――去尝试了解他/她的过去。这样我们自身会变得释然,无论我们之外的人如何诠释这个世界。

Comments are closed.

    Author Bio-Yangyang

    Not unlike a panda, Yangyang is the missing link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A Beijing native and long-time resident d'USA, Yangyang's passion is not just teaching Chinese or English, but also helping bridge the cultural gap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Categories

    All
    美国文化
    美国文化
    英语学习

    Archives

    November 2007
    August 2007
    July 2007
    June 2007
    May 2007
    April 2007
    March 2007
    August 2006
    May 2006
    April 2006
    December 2005
    November 2005
    October 2005
    September 2005

    RSS Feed

Copyright © 2018  YangyangCh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首页
  • 视频
  • 博客
  • 媒体
  •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