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通常“性”不是一个可以拿来与人分享的话题。“性”是两个人的事情,只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就连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对这个话题也是讳莫如深、三缄其口。我有一个北京的好朋友告诉我,当她的妈妈得知她在香港交了一个男朋友,立刻脸色大变,一副支支吾吾,欲言又止的样子。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左右的沉默工夫,她妈妈终于开口了。她清了清嗓子,对我的朋友说:“性这东西,可碰不得。”当我的朋友告诉我这一幕时,我们都快笑翻了天。而在美国,要好的朋友,尤其是在女孩子之间,经常会彼此交流、分享性经验或是谈论自己男朋友、老公的床上功夫等等。而且这种谈话绝不是蜻蜓点水,而是细致深入。因此,有洋妞夜伴的各位男士请注意,你们的“那些事”可不再是两个人的小秘密了哦!要做好心理准备啊!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一种文化的体现。英语中有关“性”的语汇极其丰富。有关男女性器官的各种说法也是无穷无尽。每一次跟美国朋友们一起聊天,我总会不停地追问:“你们刚才说到的那个xxx是什么意思?”我每一次得到的答案也都大同小异,“xxx就是女人乳房的另外一种说法;xxx就是男人“小弟弟”的另外一种说法。”总之,说来说去,都是那么几个意思,可是害得我每次都要被动学上好几个“不好”的单词。注意,美国人肆无忌惮地谈“性”是分场合的。私下里,三五知己相聚,“性”是毫不需要隐讳的话题,但是也请大家能够做到察言观色,因为美国人中也存在相当保守的人。在公开场合,或是与同事等不亲密的人聊天的时候,“性”是一个有意需要回避的话题。公开严肃的场合谈论“性”,那是低级趣味。与同事等不亲密的人拿“性”开玩笑搞不好就演变成了“性骚扰”,没准还会惹官司上身。这种态度就是美国人经常提到的“professionalism (职业精神)”。工作和私生活是两码事,要绝对清清楚楚地分开。 中国对那些表里不一的人有着“衣冠禽兽”,“披着羊皮的狼”等评价,美国也有这种人。我很长时间对于美国这个社会感到不解的是尽管人们普遍性观念开放,但是他们却不容许自己的政治领袖是一个和凡人一样有着七情六欲或是某些“邪恶”想法的人。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例子只是其中之一。有时候我会问我的美国朋友:“婚外情并不是一个多么罕见的现象,但是为什么发生到总统身上,就会闹到要弹劾他的程度呢?”很多美国人会这样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他是总统啊,应该是这个国家的表率啊。” 我这才明白,原来美国人的“理想”与“现实”也是有差距的啊。美国人认为他们的领袖的生活方式应该是他们的“理想”或是一个“模范”以供国人效仿。前几个月,美国某一州的议员自动辞职因为他公开了自己同性恋的身份。尽管美国大部分地方对同性恋的态度还是开明的,但是作为一个高层政府官员,他的非主流,另类生活就不能被公众接受了。 再举一个例子。现在正在角逐美国2008年总统候选人的民主党议员奥巴码是个美男子,有着非常令女人心动的体型。前不久,他在海滩上裸露上身慢跑的照片被媒体登了出来。舆论对他的外形一致好评,普遍用“性感”来形容他的六块腹肌。听起来,这像是件好事,但是,奥巴玛是聪明的。他明白他的公众形象绝对不应是以“性感”为主导。他对照片的评论做了一些简单的回应,然后采取一些办法将公众的注意力转移到他的政策和人品上去了。 我再给大家讲两个有趣的美国性文化现象:第一,双重标准。在中国,有很多男孩子非常在乎自己的另一半是不是处女,而女孩子对男孩子的要求似乎就没有那么严格了。这种双重标准其实在美国也存在,只不过是放宽了对女孩子贞洁的要求,而将重点放在了性伴侣数目上。 看过美国派的读者可能记得影片中有这样一段小插曲:剧中的一个男主角告诉他心仪的女孩子(也是与他有第一次性接触的女孩子)在大学阶段里,他一共与三个女孩子睡过觉。但是事实是什么呢?事实是他自从上了大学以后连女孩子的手都没有牵过,因为他心心挂念的还是他的那个“初恋”。片中于是带出了那个“乘三、除三”理论,即为对于男生而言,实际与他睡过觉的女孩子是他所宣称数目的三分之一,而对于女孩子而言,实际数目是她所宣称的三倍。这个“理论”自然有些言过其实。它被放在这个片子里完全是为了搞笑,我们不必当真,但是我们却可从中窥见一斑,领略美国不同性别对待“性”态度的细微差别。在美国,似乎男人越是情场高手,那么他反而越受女孩子欢迎。因为女孩子有强烈的征服欲望,希望自己能够拥有别的女孩子也想要的。这与中文里的“男人不坏,女人不爱”有异曲同工之妙。但至于是不是所有的女人都爱坏男人,当然不是。遗憾的是,很多女人都是在经历了感情的创伤之后才醒悟到“新好男人”才是她们的归宿。美国和中国在这一点上没有区别。 说到女生,尽管在大部分情况下周围的人会对你的私生活表示尊重,因为这毕竟是你自己的人生选择。但是在美国人看来,拥有许多性伴侣,或是做个“easy girl (让人轻易得手的女孩子)”虽不是什么值得“唾弃“的事情,但也绝非是值得炫耀或是感到光荣的事情。和中国男孩子一样,美国男孩子愿意娶回家或是认真交往的女孩子也都是“好”女孩。正因如此,有过很多男朋友的美国女孩子才会将实际数目隐瞒,勉为其难的报上一个较小数字,暗暗期望别人不会戴着有色眼镜看她。英文中形容行为放荡的女孩子的词是“slut”,或是“whore (对‘妓女’的一种蔑称)”。大家请注意,千万不要乱用这两个词,因为这是对女孩子极大的不尊敬。没有哪个女孩子会愿意被人称作“slut”。但是我最近却听到我的一个美国帅哥朋友得意洋洋地自称是“Man-whore”,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曾让多少女人投怀送抱。看来双重标准哪里都有。 第二,给你出道我自己编的“脑筋急转弯”的题。美国人在什么时候最保守?答案:在与欧洲人和南美洲人比较的时候。我没有去过欧洲,所以下面所谈的也就是将美国人对欧洲人的态度做个小结。在美国,电影有着严格的分级制度。这种分级主要针对性、暴力以及粗俗的语言。我看过一部关于美国电影分级的纪录片,片中提到在“性”情节,“性”画面的规范上,美国要比欧洲严格很多。而欧洲在对“暴力”的限制上比美国苛刻得多。 此外,还有一则有趣的小故事。我有一个正在读书的美国朋友。她的室友,一个巴西女孩子对我说美国人太保守。我大吃一惊,忙问:“这,怎么讲?”她告诉我说她的室友也就是我的朋友在出门前经常为了要不要戴胸罩而思量来,思量去。她既想要扮性感又怕招致太多目光。“这要是在我们巴西,不用说戴胸罩了,我们根本就是真空上阵,内衣内裤全不穿,套上件长大衣就出家门。唉,美国人,太保守了!” 我无语。 在美国性文化(一)中,我提到有些美国人将“性”与“爱”区别对待。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个极端的例子。我认识的一个朋友Tucker Max就是美国男性版本的中国木子美。 Tucker Max毕业于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系,之后在美国著名的Duke Univeristy修读了法律硕士学位。接受了这么好的教育,他本应顺理成章地当个律师,赚很多的钱,享受很高的社会地位,但是他偏偏选择不走这条路。那他选择了什么呢?他选择了和形形色色的女性发生性关系,然后将各式各样的性体验写成故事放在他的网站上。我一共见过Tucker三次,每一次他都分别与不同的女孩子在一起,而且那些女孩子也很大方地承认她们只是Tucker的性伴侣而已,绝对不牵扯到爱。为了写出精彩的故事,Tucker的性对象非常多元化,包括不同肤色、宗教信仰、国籍、甚至包括变性人。 Tucker在网络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他的生活方式更是受到美国各大学的 fraternity(兄弟会)的推崇和效仿(啤酒+女人)。有些美国男生甚至以Tucker的生活方式为人生坐标。当然,在他的行为受到某些群体追捧的时候,他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猛烈抨击,被认为是“人类道德的退化”,“社会的一颗毒瘤”等等。也许你会奇怪,他到哪里去找这些愿意和做爱,为他提供写作素材的女孩子呢?你可不用替Tucker发愁。女孩子想要和他上床,是需要填写报名表格的,而且即使是这样,仍然是“供不应求”。 也许你现在又会想,美国女孩子这么放荡啊!这么说,错了。你只能说,“有些”美国女孩子如何如何,而不能以偏概全,将罪名加在所有的美国女人身上。到了美国之后,我最大的体会就是你很难用一套固定的说法去概括讲美国人,因为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活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态度。在我的美国女性朋友中,她们有的对感情专一,对每一段感情都很用心经营。有些则是抱着游戏人间的态度进入每一段恋情的。对感情、对性爱的态度,因人而异。那么Tucker有没有爱上过谁呢?当然喽!他毕竟是人吗!他在网站里公开承认他一生最爱的女人是就是他现在最好的朋友。我分别见过他们两个,而且隐约感觉到他们仍然相爱。因为他们彼此都很清楚两个人在一起是不会有结果的,所以就他们深埋心中的情欲,绝不跨越朋友与情人的界线一步。 如果你是个男生,你也许会琢磨,天哪,这是个多么好的差事啊!是多少男人的“梦”想啊!我来告诉你,你又错了!当你为了做调查研究,为了写故事而与人发生性关系,那绝对不是一件愉悦的事情。庆幸的是,Tucker还算是个聪明人,早早地意识到他的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将自己推上一条自我毁灭的不归路。如今,对女人不再感兴趣的他开了自己的公司,利用他在网络上的知名度搜罗写作人才。没准有朝一日,他还真可以找到一个像他一样既能写又敢做的人将他的“事业”继续。 你躲也躲不开的“性” 正如我之前曾经说过的,“性”充斥了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个你躲也躲不开的事实。 首先,让我们看看媒体。在美国,以“性”为题材的电影电视数不胜数。如果大家希望在轻松幽默的环境下对美国的性文化有更多了解,我可以给大家推荐两部经典的片子。“American Pie 《美国派》”上中下三集和“40 year old virgin 《40岁处男》”。《美国派》讲述了4个高中生决定在中学舞会前失去童真的故事,而《40岁处男》就是《美国派》的中年翻版。下面的录像就是“40 year old virgin”的宣传片。我和我的美国朋友一致认为,这部片子是近些年来我们看到的美国喜剧片里最好笑的一部。我就陪不同的朋友去电影院一共看了三遍。真的是不容错过啊! 这部影片里最搞笑的部分讲了几个要好的男性朋友在一起谈论他们与不同女孩子做爱经历。当轮到我们的处男发话时,他若有其事地告诉在座的各位男士,女人的乳房摸起来像是沙袋,感觉好极了。话语一落,他是个40岁处男的事实也就不捅自破,人尽皆知了。接下来发生的就是他那些热心的狐朋狗友们张罗着帮他“创造历史”。至于电视剧,“sex and the city (中文名为《欲望都市》)”,我就不用再多加介绍了。想必很多人对它的熟悉程度不会亚于对“friends (老友记)”的了解。如果没有看过这部连续剧的朋友们,也请别被这个标题吓坏了。其实这部片子并不是完全讲sex的。它绝大部分讲述的是发生在四个不同女人身上的情感故事。 此外,在美国有一个著名的性教育脱口秀,叫作“talk sex with Sue Johanson (与苏博士谈性)”。那这个苏博士是谁呢?看看下面这段录像吧! 上面这段录像没听懂?没关系。那看懂了没有?这么形象生动的演示,估计你对苏博士所谈内容也能够猜个十之八九了。具体内容我就不给大家介绍了,否则的话,我的秧秧网就成了文字色情网站了。
苏博士就是这样一个老奶奶。在这个性教育节目里,她会回答观众提出的各式各样关于“性”的问题, 包括性交姿势、性病的预防、避孕措施、同性恋应该注意的问题等等。此外,她在每一集中都会介绍一个新的性玩具,旨在提醒人们可以尝试在性生活中引入一些新元素以提高性生活质量。高兴的时候,我们的苏奶奶还会兴致勃勃地身体力行,为大家比划比划怎么使用那些“娱乐器材”或是演示几个新的性交姿势。你可别管她叫做“老不正经”,她萤幕形象乐观、幽默,而且又因做的事情是为人排忧解难,因此受到不同年龄阶层人士的欢迎。大家都很喜欢这个人老心不老的老顽童。 有很长一段时间, 我都想写一写关于美国的性文化,因为谈美国或是西方流行文化,“性”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性"充斥着美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先来看几个广告: 先请大家猜一猜下面的这个广告想传达什么信息。 我来为大家揭开谜底吧!这则广告不是在讲女主角多么享受冰块在她肌肤上抚过的快感。这是一个牙膏广告。牙膏的主要功能是保护牙齿,抗冷热敏感。再看一遍吧! 下面这个是“雪碧”广告。让我们看看老美是怎么表达“雪碧很受欢迎”的概念。 下面这则是复印纸广告。复印纸的广告能做到这样!我真是为老美的想象力叫绝. 下面这则广告是推销汉堡包的。主演是美国莫名其妙红起来的“Paris Hilton”,希尔顿酒店老总的女儿。 下面这则是小甜甜布莱尼香水的广告。 天哪!此时的你是不是已经容颜失色?!怎么连汉堡包和牙膏都要和“性”扯上关系,难道不用“性”就不能传达商业信息了吗?!
美国人追求创意,在他们看来,幽默的、性感的广告最容易吸引眼球。如果某些广告可以做到两者兼备,既诙谐幽默又令人浮想联翩,那就是大大的成功了。提到“性”,就不能不提“性感”。“性感”在西方人眼中可是个褒义词。英文表达是“sexy” 还有 “hot”。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搞不明白这个“sexy”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我原本以为衣着暴露就是性感,可是当我打扮得像个男人婆,穿着长衣长袖的的西装西裤去上班时,饺子会告诉我我很“sexy” 。我又以为女人丰胸肥臀,前凸后撅,那才叫性感。我又错了。因为就我这样干干扁扁,可以让瀑布“飞流直下”的体型竟然也会有老美夸我“sexy” 。后来我明白了,所谓的性感其实是你给人的一种感觉。也许是你的一颦一笑,也有可能是你的一举一动触动了某个异性心中的欲望琴弦,将他们的思绪载上了一辆欲望列车。如果有人夸你性感,那么就欣然的接受吧!因为他们在告诉你你有一种让他们浮想联翩的魅力。但至于这是一种怎样的魅力,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是没有一种统一标准,可以令我们投“其”所好的。 美国人对待“性”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态度?首先,美国人将“性”看作一种人生需要,一种生理需求,是一个不需要忌讳和回避的话题。美国人的逻辑是“我们饿了需要吃饭,累了需要睡觉,而情欲浓浓时也同样需要排解”。除了在美国一些宗教势力强大的保守地方,“婚前性行为”是被认可的,因为在大部分非保守的美国人看来,用一种人为的社会制度如婚姻去约束人的生理需求是残忍的。这也就是你会在美国的某些电影里看到如下的情节,当剧中女主角得知男主人公在丧妻之后始终未进女色,独身八年时都会惊诧不已,然后是心生敬佩,再生爱慕,因为在美国女性看来“禁欲”绝非凡夫俗子可为。每看到类似这一幕,我就会嗤之以鼻笑一下。有什么了不起,在我们中国人里,为了子女的幸福,不再娶,不再嫁的有的是。也没见哪个把自己当成个圣人,或是英雄什么的。谈到这里,如果我给你留下的印象是“美国人把‘性’当成家常便饭,随便得很”,那么我要说,你理解错了。这就到了我接下来要谈的。 “大部分”美国人把“性”当作一种爱的表达方式。我知道你又想反驳我什么了。你满脑子想的不都是“一夜情”吗。的确,将“爱”与“性”分离,处处留情,散播种子的的人也大有人在,我就见过不少。所以我才这里非常谨慎的说“大部分”,不是“全部”。言归正传,让我们回想一下在一些儿美国经典电影中主人公是如何表达爱意的。《泰塔尼克号》中,Jack和Rose相爱了,立刻两个人就找了个没有人的地方如火如荼地开始激情之旅。《廊桥遗梦》中女主人公一生中最刻骨铭心的“爱”就是与萍水相逢摄影师四天的激情缠绵。就连描写同性恋的电影《断背山》都是以两个“同志”在一起度过了难忘一夜为基础来展开他们曲折的爱情故事的。的确,“性”在电影中是个很大的卖点,但是在美国电影中,公式化的情景推理就是,他们做爱了,因为他们相爱了。对于这一点,我们著名的张艺谋导演就理解得很深刻,并且善于学以致用。在电影《十面埋伏》中,章子怡和金城武那一段激情戏让西方观众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章子怡爱上了金城武。而当章子怡拒绝和刘德华演的主角亲热时,西方观众也就很快明白了章子怡不爱刘德华。这非常不同于中国的影视剧。首先,中国影视剧通常只会“暗示”他们“那个了”,镜头点到为止,赶紧切换。此外,在中国的影视剧里,和男主角发生过性关系的女人通常都是坏女人,而且她们最终的下场似乎都不怎么样。中国影视剧的特点是:“拥抱了,牵手了”,那绝对是爱。“接吻了”,有点情欲成分在里面,但也可以勉强算是爱。“上床了”,那简直是“兽欲”啊!看着吧,过不了多久,剧本就准让他俩玩儿完。而且通常那个女主人公会死得很惨。上次我回国看了一部国产片,名叫“好奇害死猫”,剧情大致就是这样的。 说到美国电影中无处不在的“性”,这种对以“发生肉体关系”证明爱情的宣传对美国青少年影响很深。好莱坞大片导致的结果之一就是一个十来岁大的孩子会告诉他们的父母,他们将贞洁奉献的原因是他们“找到了真爱”。这又让我联想到了我小的时候对爱情电视剧的态度。记得每当我和几个小朋友在大人的带领下一起观看琼瑶阿姨的片子时,我们都会自觉自愿地在电视里出现接吻镜头时齐刷刷地将头转向不同方向。我们可不是在扮“假正经”,趁大人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摸摸瞄两眼。那时的我们确确实实觉得接吻是“不好的镜头”,看了就会学坏。这种“是非分明”的态度一直持续到我读大学一年级。记得我在一年级时,我在学校英语学习室里看的外国电影多半还是以《小王子》,《小公主》为主。 再次言归正传。美国人除了认为“性”是一种生理需求,一种爱的表达方式之外,他们同样认为“性”是人生的一种享受,是一种“fun(快乐时光)”,其意义远远超出了作为人类繁衍后代的工具这一角色。有时在老美的影视剧里你会听到女主人公对男主角说“咱们俩这算什么?一直都是进行地下活动。我们不如大大方方地公之于众说我们在约会,是男女朋友。”这时候,还想继续游戏人生,不愿被一个女人束缚的男主角会说:“Aren't we having fun?”(我们这样不是挺开心的吗?)。我在美国见过不少男生、女生(主要是以男生为主)一生只追求与多个异性“have fun”,而永远不给某一个人commitment (承诺,确定一对一的关系)。当然对于这些人,“性”就不再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了,而是他们业余爱好的一部分,一种娱乐途径。在这些人看来,“爱”和“性” 是可以脱离彼此而存在的。他们就是我所说的“大部分人”之外的那些人。 因为对“性享受”的强调,老美对性关系中的“性和谐”还是相当重视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在“sex and the city”里面,女主人公 Charlotte 与丈夫“Trey”离婚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他们sexually incompatible (性生活不和谐)从而导致两个人分道扬镳。 |
Author Bio-YangyangNot unlike a panda, Yangyang is the missing link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A Beijing native and long-time resident d'USA, Yangyang's passion is not just teaching Chinese or English, but also helping bridge the cultural gap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CategoriesArchives
November 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