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秧秧官方主页
  • 首页
  • 视频
  • 博客
  • 媒体
  • 联系

教你一些学好英语的实用方法 (下)

11/19/2005

 
这时的你恐怕已经有了一定英语基础, 掌握了一定的单词量,可以结结巴巴地 表达一些简单的意思。下面, 我要教你怎样完成从”结结巴巴”到“流利”,从 “先用中文思考,再转换为英文”到“梦里都在用英语喃喃自语”的过渡。

首先,你要将自己全心置身于英语的世界中。有句口号是这样的“不出国门,走遍 世界”。我现在要告诉你的是:不出国门,照样可以学好英语。关键是你一定要人 为创造出一个英语环境来,并让自己沉浸于其中。在我的人生中,英语学习有过一次飞越。在初三毕业即将升高一的 那个暑假里,我有将近两个月没有任何课业 负担的时间。我有两个选择:我可以到处玩儿,慰劳一下自己前三年的用功努力; 我也可以利用这样一段完整的时间让自己在某个方面来个质的进步。我选择了后者, 决心让自己的英语在两个月内更上一层楼。亲爱的读者,如果你没有像我所说的那 样有几个月完整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不必担心。其实,细水长流渐进式的语言 学习方法更有效,更持久。但是,你必须将一切零散时间抓住,让自己不远离英语这个世界,时时刻刻做些与它有关的事情。下面是我人为创造的英语世界的组成部 份:

1 学唱很多的英文老歌。

我中学时听到的英文歌大都是欧美80年代的爱情歌曲。这些歌曲通常旋律优美, 而 且主题都是围绕“我爱你,你爱我”展开的。这些歌曲涉及的词汇比较少,句型比 较简单,因此是复习,或是强化你学到的东西的好途径。此外,学唱英文歌曲更容 易让你找到老外说英语时候的感觉。我不推荐学唱近期欧美流行歌曲,因为这些年 流行欧美乐坛的歌曲大都节奏快,没旋律,而且歌词不容易分辨,因此并不适合英 语学习者。大家可以买市面上销售的<<欧美经典爱情歌曲>>,或是<<听歌学英文>>之 类的录音带或是光盘,它们通常附带歌词。刚开始时,可以一边看这歌词一边学, 但过不了多久,我敢保证,你就可以自己大段独唱了。

2 看英文原版电影和听英文原版电影

看英文电影还说得过去,听英文电影又是怎么回事?中国其实有很多学习英语的途 径,其中市场上销售的“听电影,学英语”的录音带或是光盘应该成为你的枕边好 友。让我来具体解释。(声明:我提到的英语学习资料名称并不一定准确,因为这已 经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但是,我想意思大家都明白)。这个阶段,我推荐大家看一 些思想内容不太 深奥的电影。好莱坞大多数现代的爱情喜剧片都在这个范围里面。几乎每一部好莱 坞爱情片在内容上都不相上下,区别仅是男女主角相爱的过程不同。我是这样利用 看电影这项工具的:第一步,在市面上买一至二部你感兴趣的电影的原声录音带或 是原声光盘 (相信我, 这是可以让你受益很久的投资)。我记得疯狂英语是有这个 系列的,它们通常附带了电影的脚本。我当时买的就是一部名为“Sleepless in Seattle (西雅图未眠之夜)”的“听电影,学英语”的录音带。这是一部很适合英语学习的 电影 -- 轻松活泼,没有什么太难懂的高深含义。第二,在市面上找到 你买的电影 录音带的VCD或是DVD版本,带著英文字幕从头到尾把电影看一遍,中间如果遇到了 影 响你理解剧情的单词,你可以停下电影查字典,将它们记录在本子上。第三,一边 听电影录音,一边跟著电影的脚本读。遇到不熟悉的词汇或是句型,就停下来查字 典。这个过程应该重复几遍直到你明白大部分电影的对话为止。第四,这时你已经 对电影的内容和具体对话比较了解了。我当时的做法就是睡觉前我会一遍又一遍的 温习电影录音带,有精力的时候就跟着读,没有精力的时候就听着。因为已经大致 知道电影中每一部分在讲些什么了,所以我就不需再抱着电影的脚本了。第五,这 时 候,当你再去看电影DVD或是VCD时,你会发现,你不用看字幕,就可以像以英语为 母语的老外一样,纯粹以娱乐为目的欣赏这部电影了。

如果此时,你想对这部电影有更深一部的理解,或是想通过看电影同时练习阅读能 力的话,我有一个好方法。你可以在 google里 打入“movie review ”和你所想了解的那部电影的名字,然后一敲回车,你就可以 开始慢慢阅读一篇又一篇关于此部电影的电影评论了。告诉大家一个心得体会:如果你不知道和老外聊什么,那就聊电影。这在大多数 情况下 是一个万无一失的好话题,尤其是对于老美和老加而言。

大部分关于如何学好英语的文章里都会提到要多看原版电影,但在我个人看来, 带著字幕看上十部电影,不如按照我的方法将一部电影吃透来得有效。我的方 法是全面的,它覆盖了语言学习的不同 要素“听,说,读,写 和了解语言所代表 的文化”。当你可以按照我的方法将一部又一部原版电影攻克的时候,你会发现, 自己的语音语调,甚至举手投足都越来越像“老外”了。

3 阅读一些和你水平相近的,你感兴趣的文章,然后自言自语复述大意。

中国内地书店里卖的英语学习资料极为齐全。在阅读方面,出版社早已经为你划分 了不同的级别,不同的类别。喜欢读故事的,就去找讲英文故事的读。喜欢议论文, 就去找一些有评论性质的文章读。喜欢故事中孕育道理的,就去读“Chicken soup for the Soul (心灵鸡汤)”。如果一本书拿在手中,你泛泛流览一下觉得只有为数 不多的几个单词是你不认识的,那么这本就是适合你水平的书。总之,这个时期要 以 保护阅读积极性为主。看完之后千万不要丢在一边从此不闻不问。趁热打铁,用自己的语言,赶快 复述一下你读到的这篇文章的大意。记得我在中学时候,这个方法是最有效的让我 逐步适 应用英文思考的良方。记得当初,每当我读完一篇有意思的英文文章, 我便会在头 脑中幻想我与老外在一起对话的情景:他们会问我最近有没有读些什么有趣的东西, 我会告诉他们有,然后他们又会问我什么那么有趣啊,于是我就可以开始顺理成章 地, 自言自语地讲述一下那篇文章说了些什么。

那时候,不止复述文章,我脑子里一边幻想,一边自言自语的情况的东西多了去了。 我曾经幻想自己站在联合国的讲台上,用英文致词,阐述自己为什么是世界上英语 讲得最好的人。我也曾自言自语,幻想自己站在某个颁奖典礼上,用英文发表对所 有帮助过我, 鼓励过我的人的致谢辞。总之, 我会用英语自言自语,想到哪儿, 讲到哪儿!随意极了!这样傻乎乎的行为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我开始用英语思维 了”,我磕磕巴巴讲出的英文句子在一遍又一遍的自言自语中变得越来越流畅了。

4 找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鼓励,互相促进。

记得在中学时, 我会经常和几个很有欲望将英文口语练好的朋友在一起。我们会一 起去英语角,一起每天分享几个自己学到的单词或是句型,或是时不时地考考对方 新单词。

5 抓住一切可以和老外对话的机会。

在“教你一些学好英语的实用方法(上篇)”中 我提到了和老外交流的心态问题。这 里,我将谈谈我是如何不放过每一个和老外交流的机会的。中学的时候, 我每一个寒暑假 都会从北京乘火车到广州看望从小把我带大的姥 姥。在从广州回北京的路上, 我会要求妈妈在订火车票时,尽量订从香港出发,经 过广州开往北京的车次。原因很简单:在从香港开出的火车上,通常会有不少老外。 他们在火车上通常无所事事,因此那是“抓住他们不放,拼命对话”的绝佳时机。

但是, 亲爱的朋友们, 和老外对话的时机也是要有选择的。老外也是人, 他们 也有匆忙 赶路,或是没心情说话的时候。记得我在香港上学的时候,我的一个美国教授 曾经告诉我, 他在中国内地开会的时候, 有时候走在街上会被人跟几步, 后来才明白他们的目的只是想练习练习口语。老兄,让我们想想如果那老外是中国 人, 你会不会在他们匆匆行走的时候拦住他们, 或是跟稍,和他们练练口语?总 之,用常理来想想问题,多一点点察言观色, 你也就可以找出和老外对话的好时机 了。

谈了这么多英语学习的方法, 其实,归根结蒂还是那八个字“人为创造英语环境”。 这种“创造”应该是时刻进行的,而且是持之以恒的。如果一定要选择是一星期一 次,每次七小时的英语学习,还是每日一小时,一星期七次的学习, 我一定会选择 后者。你完全可以将语言的学习变成一个与其他学科不同的自娱自乐的过程。这个过程 应该是轻松的,愉快的。如果你仍旧皱着眉头,死死地肯书本,那么我告诉你, 你 的学习方法错了。

最后,愿天下所有英语学习者终有一日可以将老外们说得哑口无言,目瞪口呆,晕 头转向。

教你一些学好英语的实用方法(上)

11/15/2005

 
这两天, 我在网上搜索到一些关于如何学好英语的文章,看后的体会是“大多 都讲得很笼统,不外乎是‘多听,多说,多写,多读’等等,但真正想学好这门外 语的人恐怕在看过之后仍不清楚在实际操作上应该如何下手”。我希望通过本文, 以自己学习英语的经历为源,为大家介绍一些比较实用并且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

大家此时的疑问恐怕是:“你有什么资格来告诉我们英语怎么学?你自己英语学得 就很棒吗?”我的回答是:“山外青山楼外楼,也许在考试方面我不如国内一些学 生,但是在语言交流上,我是很自信的。给你们举几个例子吧!”

1 在高中毕业不久,刚刚升入大学的第一个月里, 我即代表在香港中文大学的 内地学生在记者新闻发布会上发表了一篇英文演讲,次日,在香港的主流报纸明报 上便可看到这样的报道:来自北京大学的程秧秧同学,用一口流利的、令人赞叹的 英语发表了演讲。

2 大二时,我代表学校的英语辩论队参加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举办的世界英语辩论 大赛。赛时为三日,每日三场,每一场的题目都是赛前15分钟才会得知。每一场都 有四个学校的队伍参加。参与学校绝大多数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学校,几乎所有美国 顶尖大学,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等等都派出了选手。本来是只以 “参与”和“开阔眼界”为目的,没想到,九场比赛的其中一场,我和我的队友Evelyn, 一个非常出色的香港女生,竟然击败了其他三支以英语为母语的队伍,成为了那场 比赛的小组第一。当然,当时的辩论题目“WTO does more good than harm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世贸组织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利大于弊)”让我们占了很大的优势。3 如果不是太长篇大论地跟这里的美国人谈天说地,很多美国人会认为我在这里已经住了很久,或是在这里长大的。他们经常告诉我他们几乎听不出来我讲英语时有口音。

举了这些例子,如果你,我 亲爱的读者认为我还是有些资格谈论学习英语的方法的 话,请你不要走开,因为接下来的时间,我将会毫无保留的将我的经验与你分享。 有朝一日,在你把老外说得都晕头转向的时候,可别忘了在我程秧秧的功劳簿上记 一笔。谈论学习英语的方法,不可一概而论,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首先,每个人 的水平不同:英语学习还是有初,中,高级之分的。其次,每个人学习英语的动机 不同:有些人是纯粹应付考试的,有些人则是为更好的与老外交流。再次,每个人 学习英语的条件不同:不是每个人身边都有很多老外可以当免费陪练,也不是每个 人都有 长时间出国留学的机会。

这里,让我来明确一下我的读者对象:我要分享的英语学习方法是针对那些以交流为目的,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的人的。 当然,良好的语言交流能力与考试考出好成绩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否则那将是一张 失败的考卷,因为任何语言学习的目的都应该是为了交流。此外,我主要针对那些 在国内,没有太多与老外交流或是出国机会的人。

学好英语的关键是什么?

第一,你一定要有一种欲望将它学好,无论出于什么目的,那种渴望能讲一口流利 的英语,羡慕别人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的感觉一定是要有的,如果你只抱着“老子 这辈子就靠中文过活了”的态度,那么无论我教给你什么方法,都将是两个字“白 搭”。第二,你必须明白学习英语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如果方法恰当,进步会是很快的。无论如何你需要给自 己起码一两年的时间来实现说一口流利的英语的梦想。没准你现在想:“天哪!一 两年!这也太长了吧!”听着,如果你现在不行动,过一两年你再回来看我这篇文 章的时候,对别人讲英语 好的人还是只有羡慕的份儿。

下面我针对不同英语程度来谈谈不同阶段的方法和侧重点:英语初学者

此阶段的人是可以将目标订在“总有一天,我要老外听不出我是中国人在讲英语” 上的。而此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选中一种英语口音,开始“鹦鹉学舌”。我的中学生活是在北京外国语学校度过的。记得初一第一天上英语课,在我们还 没有任何英语基础的时候,英语老师就已经开始放一盘英语磁带让我们跟着念。我 记得我们当时用的英语教材是香港小学生用的一套英国教材“Look, Listen and Learn( 看,听,学)”,课本里几乎没有什么英文字,大部分是图画。课上,老师一边讲解 磁带里的每一句话的意思,一边带着我们看着教材里的图画,反复模仿磁带中英国 小朋友的语音语调。我们当时的老师曾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因此,对我们最强调 的就是“语音,语调”。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那是最符合自然规律的教学方法。

任何孩子学习语言的过程都是一个从听说开始,向读写渐进的过程。而由“听” 到“说”的过渡则是经“模仿”而完成的。我中学的英语教学法恰恰遵循了这一规 律:我们从反复听原版磁带开始,慢慢的跟着读,慢慢的领悟,一遍又一遍的模仿, 直到我们讲的那几句简单英文和录音里的英国小孩说的差不离为止。我还记得,没 过多久,班上就有不少同学都可以将仅会的那几句英语说得伦敦腔十足了。

初学英语阶段,语法,句型,词汇都不是重点,最重要的还是要不厌其烦地重复, 模仿英语原版录音中老外的语音,语调甚至语气,这样打下的底子将会使你在未来 的英语学习之路上受益无穷。如今,大大小小语言复读机广告充斥了整个市场,它 应该是一个比较经济而且必要的投资。之前我提到了关于英语口音的问题( 就像讲中文会有北京口音和台湾味的口音一 样)。大致来讲,世界上的英文分为以下几类,它们在书写上区别不大,但是讲起话 来味道可就不一样了:

英式英语:通常我们在国内听到的英式英语都是以伦敦音为基础的。在我看 来,英式英语听起来比较严肃。和美式英语不同,英式英语要求你每个词都要吐字 清晰,不像美式口音那样有时叽哩咕噜就混过去了(纯属自我感觉,没有经过调查研 究)。我最开始时模仿的都是英式英语,但是由于个人偏好,在学习英语一年之后, 我逐步转向美式英语。在美国,有很多人对讲着一口英式英语的人很有好感,觉得 他们都很有教养,文质彬彬。我偶而讲英语的时候也会蹦出几个英式发音的词,这 就让我那些美国朋友兴奋好一阵,让我赶快再重复几次。美式/加拿大英语:不同于大多数英联邦国家,北美人发音的最大特点就 是那个需要卷舌的“r”音。我认为北京人在发这个音的时候会有很大优势,因为北 京话向来是以儿化韵著称。美国南北方口音相差也很大。我们在国内听到的美式英 语主要还是美国北方人讲的英语。加拿大口音则和美国北方人的口音非常接近。

澳大利亚/新西兰英语:我在高中的时候曾经在澳大利亚住过一段时间,印 象很深的就是当地人说的英语既不同于美式英语,也不同于英式英语,而是有他们 自己很独特的发音。他们在发某些元音的时候比较垮。有时“a”的发音听起来就像 “i”的发音一样。在我看来,澳洲口音也是非常好听的。南非口音:我先前有一些同事就是南非人。如同澳洲口音,南非口音也 是有自己特色的。本人并不是太熟悉,所以就不在这里妄下结论了。

新加坡/东南亚一带:来自这一带的很多人都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因此他们 在英语用词方面几乎与西方人无异,很地道。他们说英语的特点是每一句英文的末 尾都会向上挑,有时也会将尾音拖得比较长。介绍了这么些不同英语口音的特点,我的主要目的是想让大家对它们有所了解以 便日后慢慢摸索,找出自己比较喜欢的口音,并坚持下去。现在,在中国市场上的 英语有声读物大部分还是主要以美音和英音为主,(这些有声读物通常会著名那些是 美式发音,那些是英式发音),初学者应该找到自己喜欢的发音,然后在今后的学习 中尽量买是那种语音的录音带或是CD。市场上大部分的磁带或是CD可能将不同口音 混杂在一起,如<<疯狂英语>>有声读物,如果是这种情况,我的建议是模仿你想学 的那种口音,别的口音的朗诵文章则将它当作听力练习。不要着急,听多了,你就 慢慢可以听出不同地方人的口音有什么不同了。

总之,在初学阶段,最关键的就是多听多模仿。这时候的目标不是说上几个完整的 长句子,而应该将精力集中在如何将短小的问候语,简单的提问等等说得像个老外。 我记得在初一时,几分中的英语对话我会听上几百遍,直到感觉自己说得特别有伦 敦的味道时才算过关。(那时候,我还没有复读机,walkman 随身听让我摁烂了好几 部)。作为初学者,练胆也是一大基本功。记得小时候,爸爸会经常带我去一年一度的 国际书展。我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国际展台前转悠,装模做样地翻看几本我根本连封 面都看不懂的英文原版书,然后大胆地问负责那个展台的老外我手里的那本书多少 钱。每一次,那些老外都会笑嘻嘻地开始叽哩呱喇的说上一通,我想他们是在介绍 那本书吧!我每次都是站在那里,微笑地点点头,然后说上一句“Thank you (谢谢 ) and Bye (再见)”后赶紧逃之夭夭。我知道我肯定搞得他们一头雾水。但是,就 我个人而言,收获是很大的。我的胆子是越练越大,在几年后我可以听懂他们说什 么时,我已经可以毫不腼腆地将自己所会的所有词汇句型炫耀给他们看了。

在我看来,“不好意思,没有勇气”与老外对话的根源都是“脸皮太薄”。这里我 要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可以使得脸皮厚一点的秘诀--做好最坏的打算。当你看到一 个老外,好想和他练练口语的时候,你会犹豫不决,心里七想八想,利弊权衡来权 衡去。打住!你的思维应该是这样的:“就算我上前去主动与他交谈,最坏的结果 是什么呢?我支支唔唔连会讲的英语都紧张地忘了?他跟本就没兴趣跟我聊?别人 看着我,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想我?其实最坏的情况就是‘我溜’,反正以后也见不 到他/她了。仔细想想,坏处也坏不到哪里去。潜在的好处可就是大把了。我可以看 看我学的东西老外是不是听的明白。我可以观察一下他们说英语时的感觉和语气。 没准我还能学几个新的单词呢。最重要的还是,我可以学以致用,给自己点信心和 鼓励。”信心从来都不是与生俱来的。他是你每一次挑战自我后,成功带给你的。 人是需要不断做一些自己认为不能的事情的。这样,每一次在你回望过去的时候, 那些“不能”已经成为了你的“能”,而你会更有信心去挑战你新的“不能”,而 使自己“能”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这就是我们成长和进步的轨迹。下次再见到老外的时候,别举步维艰了。横下心,脑子一热,脸皮厚点儿,上去 就说他个天昏地暗,管他听得懂听不懂呢。别忘了,你必须勇敢地跨出这“练胆儿” 的第一步。也请牢记,你是为了什么而学习英语的。

    Author Bio-Yangyang

    Not unlike a panda, Yangyang is the missing link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A Beijing native and long-time resident d'USA, Yangyang's passion is not just teaching Chinese or English, but also helping bridge the cultural gap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Categories

    All
    美国文化
    美国文化
    英语学习

    Archives

    November 2007
    August 2007
    July 2007
    June 2007
    May 2007
    April 2007
    March 2007
    August 2006
    May 2006
    April 2006
    December 2005
    November 2005
    October 2005
    September 2005

    RSS Feed

Copyright © 2018  YangyangCh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首页
  • 视频
  • 博客
  • 媒体
  • 联系